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,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关注。目前,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继水污染、大气污染后被世界范围所关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。
一、什么是噪声
噪声是一种声音,以声波形式传到我们耳朵。物理学中,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。生理学中,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、学习和工作的声音,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,都属于噪声。环境保护中,噪声指在工业生产、建筑施工、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。
二、噪声的度量
声波的能量越大,声音就越大。声音的大小可以用声功率级、声强级、声压级表示,其单位均为分贝,记作“db”。在环境保护常用声压级表示。并规定2×105为基准声压(在空气中),即正常青年人刚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,声压级为0分贝。一般情况下,人们轻声耳语时为30分贝,一般交谈时为60分贝,火车、拖拉机的声音为100分贝,大炮发射、飞机起飞的声音为130分贝。
三、噪声污染以及危害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将工业生产、建筑施工、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环境噪声,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,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、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噪声污染。
噪声污染给人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损伤听觉。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,听力就会减弱,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,造成听力下降。一般情况下:70分贝开始损害听力神经,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,而呆在100-120分贝的空间内,如无意外,一分钟人类就得暂时性失聪(致聋)。二是损害视力。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、眼痛、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。同时,噪声还会使色觉、视野发生异常;三是对人体生理产生影响。噪声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,会加速心脏衰老,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。使人出现头晕、头痛、失眠、多梦、血压升高或降低、全身乏力、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、易怒、自卑甚至精神错乱。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有月经不调、流产及早产等,甚至可致畸胎。噪声还会使人唾液、胃液分泌减少,胃酸降低,胃蠕动减弱,食欲不振,引起胃溃疡。
四、噪声污染的防治
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:
一是降低噪声源,因为声在传播中的能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,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,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。例如:工业、交通运输业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,或者改变噪声源的运动方式(如用阻尼、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)。
二是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声,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声传播途径,因为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,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,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。不过多数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,指向性很差;随着频率的增加,指向性就增强。因此,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(包括改变声源的发射方向)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。可采用吸音、隔音、音屏障、隔振等措施,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措施。
三是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声防护,当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,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,就需要对受音者采取防护措施,如长期职业性噪声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、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。 |